时间:2023-01-09 19:41:41 | 浏览:697
在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有一座建于公元1526年,代表中国王氏宗祠的子乔祠。这是明代重臣王琼为纪念先祖太子晋所建。祠内有保留至今的历代王氏族谱,足以证明太原王氏就是中华民族王氏的开元始祖。
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是子乔祠。晋溪书院,人称“王家祠堂”,位于太原市晋祠内。晋溪书字原名晋溪园,是明朝大臣王琼的别墅。王琼生于1459年,卒于1532年,太原人,字德华,号晋溪,明成化年间进士,曾任工部郎中、右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后督陕西三边军务,有军功。晋溪园系用其号命名。园建成于明嘉靖五年(1526),园内正室翁溪堂曾设王氏列祖灵位,为王氏祖堂。
王氏始祖太子晋为周灵王太子,因直谏而被废为庶人,后抑郁而死。其子宗敬见东周王朝日渐衰微,于是避乱隐居太原,又因其为王族继承人而被称“王家”,从此有了太原王氏。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研究会顾问王继祖介绍说,北魏孝文帝将太原王氏定为天下四大姓氏之一,唐太宗制定氏族制时,太原王氏又被列为天下五大姓氏之一,因而太原王氏有“天下第一王”之称。明代和于谦、张居正一起被称为三重臣的王琼就生于晋源。
王子乔,就是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周灵王尽管在位时间长达二十七年,但政绩、政德实在不怎么样,而太子晋温良敦厚,聪明博学,十五岁就开始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口碑极佳。
据传有一年,洛阳附近水害成灾,威逼王宫,周灵王为图省事,准备沿用壅堵的老办法,围城筑堤,排水至村落、田园,太子晋提出应疏通河道,既可解救王宫,又能保护村民和庄稼。太子晋是个直性子,建议未被采纳,便据理力争,结果被周灵王一怒之下贬为庶民。太子晋被黜后,内心苦闷,不到三年便抑郁而终。
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出任司徒,眼看着周王室日益衰微天下大乱,宗敬便而辞官远去,避居太原。时人因他们是王族后代便称他们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便以王为姓氏,太子晋遂成为太原王氏始祖。北魏孝文帝将太原王氏定为天下四大姓氏之一,唐太宗制定氏族制时,太原王氏又被列为天下五大姓氏之一,因而太原王氏有“天下第一王”之称。
其实王姓非此一源,此例乃出自姬姓,为周王室之后。此外,有的出自子姓,为成汤之后,有的出自齐国田姓,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出自燕太子丹之后,等等。这真应了那句“七李八张十二王”的俗语。
大殿中央有王子乔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上高悬“子乔祠”匾额,左右耳房供奉着太原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与海外王氏社团赠送的文献资料,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据说,世界王氏宗亲会每年都要在此举行恳亲大会。
嘉靖十一年(1532)王琼死后,晋溪园改为晋溪书院。此后历经四百余载,书院房屋大部倾圯,溪翁堂也只存败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太原王氏海外宗亲和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下,晋溪书院重修工程动工。历时一年,于1993年6月告竣。书院共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书院大门上方高悬“晋溪书院”原匾额,落款为“王琼十四世孙王宪敬写”,时间是“丁丑秋八月”(1937年9月)。
总之,透过一个简单的姓氏,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在这种艰难的演变中,竟留存下来一部渊源不断的姓氏文化,这种文化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