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属于哪一支?

时间:2023-01-09 19:21:19 | 浏览:36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一、郡望源流相演绎郡望,堂号,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一、郡望源流相演绎

郡望,堂号,是历史上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也是表示一个姓氏内涵的专用术语。郡望,是某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望。堂号,是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不过后来也有将郡望、堂号混用,共同表示某地的一个姓氏的家族来源。

王姓来源众多,郡望堂号也十分多,在当今中国所有大姓中,拥有郡望堂号之丰富,还没有一个能超过王氏。一个郡望堂号的背后包含内容丰富的家族历史。

(一) 传统的二十一望

历史学家为了便于对王姓的研究,根据各支王姓人的不同来源和祖居历史,将其分为二十一望。南宋硕儒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篇》“王氏”注中,以及宋鄢恩《姓解》中,均称:“王氏凡二十一望,各以分封食隋地而立也。”

传统二十一郡望及其主要源流大致分布如下:

1、太原:太原王氏以太原为郡望者,多称太原晋阳人或太原祁人。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市郊区一带,祁即今山西祁县,在太原市南(详略)。

2、琅琊:琅琊王氏为祖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亦即今山东费县东。

注:太原、琅琊王氏都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其中王元为避秦乱,迁居琅邪皋虞城(今山东即墨),为琅邪王氏祖(详略)。

东晋建立后,王览的孙子王导、王敦因协助司马睿建国有功而被委以要职,分掌军政大权,形成了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局面。琅琊王氏传至王导,举族南渡,相东晋元帝于金陵,是为“王氏金陵祖”。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

3、北海:北海王氏世居北海剧县,即今山东昌乐县西。

4、陈留:陈留王氏世居陈留浚仪,即今河南开封市。

注:北海、陈留,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齐王田和之后。北海王氏因所居地望不同,以县分为三支。三支中,营陵王氏知名最早,剧县王氏影响最大,密县王氏家富于财。世人所说的北海王氏,一般指北海剧县王氏。

两晋十六国时,王猛侨居魏郡(今河北临漳县南),博学好兵书,佐前秦主符坚成就霸业。剧县王氏亦因此而兴。王猛有子四人:皮、休、曜、永。皮仕前秦,官散骑侍郎,休官河东太守,永官至丞相。前秦亡后,王猛子孙一分为二,分仕于南北朝。仕于南朝者,有王曜及休子镇恶等人。

5、东海:东海王氏世居东海郯县,即今山东郯城县。

注:东海王氏亦东海郡郯县王氏,世居今山东郯城县城北。自东汉以至南北朝,东海王氏也是王姓人的一个著名家族。东海王氏起于东汉会稽太守王朗,王朗是个儒生,以孝义闻名,徐州刺史陶谦慕名举其为秀才。

6、高平:高平王氏世居高平郡,汉魏时属山阳郡,即山西省晋城。

7、京兆:京兆王氏分为京兆郡霸城、新丰、蓝田、杜陵四支,分别相当于今陕西西安市东北、临潼县东北、蓝田县柳城、长安县东北杜陵。四支之中,以霸城和杜陵两支最知名。

注:高平、京兆王氏亦为姬姓传人,据说其始姐是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秦灭六国之后,无忌的子孙逃至泰山,始以王为姓。西汉时,泰山王姓被迁至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因此地属京兆尹,后来便被称为京兆王氏。

8、天水:天水王氏世居天水郡上县,即今甘肃天水市。

9、东平:东平王氏世居东平郡新桃县,即今东平县一带。

10、新蔡:新蔡王氏世居今河南新蔡县。

11、新野:新野王氏居今河南省新野县。

12、山阳:山阳王氏世居今山东滕州市西。

注:山阳王氏又称高平王氏,是继元城王氏之后又一个王姓著名望族。山阳即山阳国,西汉景帝时分梁国设置,武帝时改称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下辖昌邑、巨野、高平、金乡等十县。西晋时改称高平国,后降为郡。王氏始居高平腻子县,即今山东滕州市西北、南阳湖边的鲁桥乡南。南北朝后山阳王氏逐渐败落。

13、中山:中山王氏世居今河北定县。

14、章武:章武王氏世居今河北行唐县。

15、东莱:东莱王氏即东莱曲城王氏,世居今山东掖县东北。

16、河东:河东王氏世居河东猗氏县,亦即今山西临猗县南。

注:天水、东平、新蔡、新野、中山、章武、东莱、河东等均为子姓敫王子比干之后。

17、金城:金城王氏世居金城郡,亦即今甘肃省兰州市。

18、广汉:广汉王氏即广汉郡郪县王氏,世居今四川中江县东南。

19、长沙:长沙王氏世居今湖南长沙市。

20、堂邑:堂邑王氏世居今江苏六合北。

21、河南:河南王氏即河南郡王氏,世居河南洛阳市。

(二)三十八郡望及四十四望

两宋及两宋以后,王姓望族与分支更多,远远超出二十一望之外,仅邓名世《古今姓氏辩证》一书所记,两宋时的王姓就有三十八望之多,其中除去二十一望外,多出的十七望是如下:

1、河间王氏(毕公高之后)。

2、汲郡王氏(王子比干之后)。

3、乌丸王氏(乌丸族)。

4、冯翊(同州)王氏(羌族钳耳氏)。

5、安东王氏(回纥阿布思族)。

6、营州王氏

7、华阴王氏

8、河内王氏

9、广陵王氏

10、聊城王氏

11、长安王氏

12、高陵王氏

13、蓝田王氏

14、上党王氏

15、邺郡王氏

16、广平王氏

17、乐陵王氏。

此外,还有周考王弟之后的考城王氏、高丽族的拓王氏或乐浪王氏等等。

还有以下二支大的王氏也未列入。

(1)元城王氏出自虞舜之后,属妫姓之王。秦灭齐后,齐王室田氏后代被遣散。西汉初,田安一支来到平陵(今山东东平)。田安的四世孙王贺得罪当地豪强终氏,为避祸乃迁居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大名县东),遂为元城王氏。王贺的孙女王政君连嫁两次皆未婚丧夫,十八岁时被送入宫中当了最低一等的宫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政君到了太子身边,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骜。三年后,汉宣帝死,刘骜被立为太子,王政君随之成为皇后,其父王禁被封为阳平 (今山东莘县)侯。

王禁死后,王政君的哥哥王凤承袭了爵位,元城王氏由此开始知名。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登上皇帝宝座,立新朝。十五年后,新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瓦解,刘秀建东汉,元城王氏也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与荣耀。自西汉元、成二帝时开始,到东汉建国前,元城王氏为天下第一望族,权势地位远远超过西汉皇室。至王莽时代汉自立,建立新朝,其声望与后起的王姓二十一望相比毫不逊色,然而,却不被包括在王姓二十一望之中。

(2) 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后裔王言,其先祖为太原祁人,是姬晋第五十六代孙,娶妻姚氏,始定居于山东大名府莘县,唐末黎阳县(今河南浚县)县令,后以子孙贵,追赠许国公。王言之子王彻,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魁首,官至左拾遗。从此,大名莘县王氏便日益兴旺繁昌。

综上所述,三十八望也不能归纳王姓的望族,这里再简要归纳为四十四望如下:

1(39)、王城王氏,周考王弟之后的考城王氏。

2(40)、高丽族的拓王氏或乐浪王氏。

3(41)、元城王氏,妫姓之后。

4(42)、三槐王氏,属太原王氏。

5(43)、豫章王氏,太原王氏景肃后裔世系,居江西南昌、婺源武口、安徽歙县、湖北阳新、鄂州、浠水等。

6(44)、开闽王氏,居福建,后扩大到台湾与东南亚。

(二) 地望源流相演绎

研究地望常常必须与该地的主要支系的源流结合起来,以便于真正把握世系传承。但是,往往某一地方有多支王氏族人存在,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还在不断地变化。依据我们的经验要把握以下几点。

1、古代族人往往首先在封地繁衍集居,迁徙时也往往同族同宗相聚而居,以便相互保护与照顾,从郡望之城市到广大农村均普遍,所以,以地望研究世系源流比较方便。

2、在当代,隋着交通与通讯的发达,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行业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员流动范围与速度的加快与扩大,族人以地集居的现象逐渐淡化甚至在逐步消失。因此,姓氏世系研究应当偏重以世系。因此寻根连祖、编绘世系图,成为研究的主要形式。

3、现在虽然古代的郡望已基本消失,集居现象也在逐步消失,但是在广大农村的一些村、多个村、或一大片区以某个姓氏为主还很常见。也就是说说地望是以较小的地域范围形式而存在,当然在某省或某市县以某姓氏为第一。农村人士的家族观念仍较强,城市人的家族观念在淡化。

目前,我国处在太平盛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时光,重修家谱与寻根连祖活动也在发展扩大。这对抢救、保护与宏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悠久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从东南沿海到大西北、大西南,从大城市到广大农村,修谱之风出现可喜的发展。

形式上略有差异,城市修谱以个人为主,农村则是以宗族为主的一村、多村,甚至联合城市人进行。他们不计报酬、自筹资金、以奉献精神默默地在撰写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家谱文化而努力着。

相关资讯

百家姓——李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百家姓》之李姓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李姓的由来和汉字书法演变「书品百家姓」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趣话百家姓」大家好!我是李姓,排名第四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李姓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百家姓:深度解析百家姓之李姓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百家姓系列之李姓渊源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王姓和李姓谁才是我国第一大姓

王姓和李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姓氏,单从人口数量来说,王姓已经成为第一大姓,李姓成为第二大姓。但是在前一些年,李姓的人口比较多。那按照综合实力来说,王姓和李姓谁才是第一大姓呢?从历史来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

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百家姓之李姓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免费电影网绝味鸭脖资讯网黄鹤楼酒资讯网浪琴二手表网保洁服务网调酒师培训网风再起时电影网宜宾新闻资讯网基围虾养殖二次元动漫网战狼3影评网麦积山旅游攻略郴州新闻头条网何润东影迷网刘浩存影迷网
百家姓氏起名网-百家姓起名字典、宝宝起名网唯一官网、陈姓起名通典书籍、陈姓孩子取名宝典、百家姓名字大全免费查询、姓氏起名网免费取名陈氏男孩、中华起名网手机版周易、周易缘起名网、中华宝宝起名网、中国名典起名网免费查询、陈姓取名五行缺木、陈姓女孩缺木取名宝典、姓氏大全起名宝典。
百家姓氏起名网 hudongla.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