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1:15:25 | 浏览:373
⑴ 黄赤色的马 [yellow horse]
[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
[porn;pornography]
⑺ 古国名 [Huang state]
⑻ 指酒 [wine]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⑴ 黄色 [yellow;sallow]
⑴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⑵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⑶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⑷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
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⑴ 垮掉,坏了事 [fall through]
◆ 黄埃 【huánɡ"āi】
[ yellowish dust ] 黄色尘土
◆ 黄巴巴 【huánɡbābā】
[ sallow ] [方] 枯黄而没有光泽
例: 这孩子黄巴巴的,可能得大病了 [ tanned ] 形容焦黄
例: 小苗出土黄巴巴的,长到一尺多高就蔫了
◆ 黄包车 【huánɡbāochē】
[ rickshaw ] [方] 人拉车
◆ 黄骠马 【huánɡbiāomǎ】
[ buff and white horse horse with yellow hair and white dots ] 夹有白色斑点的黄色马
◆ 黄表纸 【huánɡbiǎozhǐ】
[ yellow paper for worshipping the gods ] 用来敬神或祭祀死者的黄纸
◆ 姚黄魏紫 【yáo huáng wèi zǐ】
出处: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白草黄云 【bái cǎo huáng yún】
出处: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示例: 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白草黄云,四边无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 白旄黄钺 【bái máo huáng yuè】
出处: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示例: 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钺,平定两京。 【明·无名氏《智降秦叔宝》第一折】
◆ 白叟黄童 【bái sǒu huáng tóng】
出处: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示例: 城乡内外,红男绿女,白叟黄童,联袂往观者,何止千万人! 【清·壮者《扫迷帚》第九回】
◆ 半青半黄 【bàn qīng bàn huáng】
出处: 《朱子全书·学》:“今既要理会,也要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下梢都不济事。”
各位亲们,大家好!
小编今天又上线啦!
前几天因为小编个人情况没能及时更新,但是特别感谢各位亲们,小编一打开头条,这几天没有更新,但是竟然发现又有小可爱关注了我。亲们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留言告诉小编呦~
期待你们的回复!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