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57:52 | 浏览:188
赵,之所以在《百家姓》之中排名第一,是因为《百家姓》大致形成于北宋初年的吴越一带,而“赵”是当时的国姓,自然要高人一头。“赵”姓的来源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不再详述。
在混杂着神话色彩的记录中,我们大致可以理清的是,造父及其所在部族,具有东夷血统,以鸟为图腾,崇尚黑色。造父的祖辈伯益在夏初曾经是舜的辅臣、禹的同事、启的政敌。在商朝,费昌曾经是商汤的战友兼司机,其部族一直是商朝的贵族,与商的关系非常密切。商纣王时期,恶来有力,蜚廉善走。周武王之伐商纣,杀恶来,所以对周王室而言,赵部族是有原罪的,是需要提防的部族。
造父,是赵姓的直系始祖,传说周穆王西巡之时,东部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造父因此被封在赵城,所以造父族就称为赵氏,是赵国始祖。赵城是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是所有赵姓人的祖地。
“趙”字来源于“造”。“走”表明了这个部族善于奔走,伯益、费昌、蜚廉、造父都是善于奔走的人。这里的奔走,不仅仅是善跑,而是善于驾驶马车,熟识养马的技巧。“肖”是由“小肉”组成的,不是“萧”的简写,意思是与主体保持一致,所以“肖像”就是非常像的画,“不肖”就是不像。“走”加上“肖”,表示“趙”氏族来自于善走的“赢”氏族。
赵氏族一直是周的臣,但不是诸侯。可见造父的功绩是有的,否则不可能有封地,但也不会很大,所以未能名列子爵以上的诸侯。赵氏族后来成为晋侯的臣。使赵部族位列子爵的人是赵衰,陪伴晋文公重耳流落列国十九年,是赫赫有名的“五贤士”,死后被称为赵成子。
赵武,是赵衰的重孙,谥号为文子,就是《赵氏孤儿》的原型,先后辅佐过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和晋平公,与韩、魏、智、范、中行等家族建立了士大夫专权而架空晋国公室的政治构架,某种程度上是三家分晋的奠基人。其后又经历六代,约100年的时间,到赵献子的儿子赵籍,被东周威烈王封为侯。由子爵而侯爵,看似升了两级,但却是赵氏几百年的努力。三家分晋,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日称华北为燕赵大地,即来源于此。
赵武灵王赵雍,十五岁即位,是赵国的第一个王,因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得以强盛,先后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武灵王是较早进行改革的诸侯,远早于秦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仅次于魏国的李悝。赵武灵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赵武灵王四十岁时,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赵何,自称主父。
代王赵嘉是赵国公室,也是最后一个王,被秦始皇俘获后,迁入甘肃天水,成为天水赵氏的始祖。
真正让赵姓发扬光大的,当然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生于河南洛阳的军人世家,跟从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立下了赫赫战功。柴荣死后,自立为帝,建立了宋朝。宋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也是转折点。
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未统一南北的王朝,先与辽南北对峙,再与金隔江建盟。
宋皇族一改五代期间穷兵黩武的政治传统,采取了扬文抑武的统治策略。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变的次数及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至大观四年(1110年)人口已经超过1.1亿。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宋朝在军事上以防守为主,重视重甲步兵和弩箭技术。但宋在政治上采取抑制军事的原则,不重视军事人才和军事技术,致使军事能力羸弱。最终上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蒙古的铁蹄。明清两朝,继承了宋在文化上内敛的传统,使得中华文化彻底失去了汉唐两代的开拓精神。
汉唐之败,在于穷兵黩武;宋之败,在于贪富苟安;明之败,在于不知变通;清之败,在于不识时务。
这是本人第一篇将文字的起源和姓氏来源结合起来介绍的文章。文字和姓氏都是非常深刻而久远的,本文只能截长就短,难免挂一漏万,请方家指教。中国的姓氏文化如浩浩江河,不同支系共流入海,但源头各异,短文仅能覆盖最早的起源或最普及的起源,而不能列出所有的来源。譬如马氏,始祖来自于马服君赵奢,但回族马姓来源于默罕默德的“默”。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