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50:40 | 浏览:736
儿时有三大启蒙读物,分别是三字经、千字文以及百家姓。其中百家姓有所不同,它的文字内容没有任何含义,所记述的只是当时存在或以前存在的姓氏。不过读起来确实很押韵,想必前几个姓氏大家都能背下来。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赵钱孙李”排在了最前面,按照常识来看,占人口数较大的姓氏并不全是这几个,比如说“刘”姓。不管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个大姓,但在百家姓里它却排在了两百多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百家姓是根据什么来排的。
——关于百家姓的来历
姓氏就像我们的基因锁链一样,从出生到入土,怎么甩也甩不掉。而古人对姓氏的重视也到达了一定境界,名字可以侮辱但姓绝不可以,若是谁不重视这一点必会招来他人的鄙夷,就像张飞总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一样。
而百家姓的诞生,就是让我们重视起姓氏,至于它的作者是谁,很可惜,直到今日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唯一知道的是,百家姓出现在北宋初年左右,一个位于杭州的读书人编写了百家姓,姓甚名谁不知道。
也是挺可惜的一件事,在知名度和普及率方面,很少有文献能与百家姓相比。若是作者能知道他的作品成为了几亿人的启蒙读物,那估计都能高兴地从土里爬出来。
——排在第一的赵姓
言归正传,看看百家姓中的前四位是如何挤上去的。
排名第一的是“赵”,其实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既然百家姓诞生在北宋初期,那它必然要将“赵”排在第一位,毕竟当时的皇上姓赵。
赵匡胤原为后周太祖郭威的部将,曾跟随其南征北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契丹南下,赵匡胤率兵前去抵挡,路过陈桥镇的时候,众将士不满朝廷的昏庸,因此在赵匡胤醉酒时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赵匡胤醒来后:“嗯?还挺合身”。
而后赵匡胤就带大军杀回了开封,在这之前,赵匡胤的势力已经遍布了整个朝廷,就连禁军首领都是赵匡胤的把兄弟,于是兵不血刃就夺下了开封。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为宋。
在古代皇帝的地位是何等的高贵,凡事都要讲究一个第一,因此在百家姓诞生的时候,“赵”姓就排在了第一位。另一种说法是百家姓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便将原有的第一位换成了“赵”。
如果是这样,那原第一位或第二位的“钱”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排在第二位的钱姓
在前四位中,赵、孙、李排在前面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姓这仨的人数本来就不少,但姓“钱”明显不多,它又为何能挤进前四名之列。
确实钱姓人士不占多数,但钱姓人在历史发展之中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钱姓的由来跟彭祖有关系,相传彭祖的儿子篯孚负责管理家族中的钱财,因此就得了个钱姓,也就是说钱姓和彭姓本是一家。
而让钱姓真正名扬天下的原因,则和历史上的吴越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吴越国的建立者为钱镠,他本是杭州临安县人士,出生的时候身冒红光,其父认为这是一个妖孽,便准备弄死他。之后多亏了祖母的怜悯,钱镠才捡了一条命。
成年之后,钱镠以贩卖私盐为生,期间结交了不少江湖义士。后来天下大乱,钱镠就组建了乡勇,以保临安县太平。
公元879年,黄巢的大军进犯临安,钱镠指挥众将士迎敌,并大败黄巢军队,从此名声大噪。到了公元895年,钱镠已经成为封疆大吏,此时他曾经的伯乐董昌在越州称帝,钱镠奉旨讨贼,之后便占据了吴越两地。
公元907年,朱温篡位,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同时朱友圭称钱镠为尚父,由此可见钱镠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和北方的战乱环境不同,钱镠统治的吴越两地相对太平很多,百姓安居乐。不仅如此,钱镠还是一个治国的人才,经他多项改革,吴越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势头。
在历史上,钱镠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教导自己的后辈,教导他们为人之道,治国之道,并留下了数条家规,后经世人不断整改变为了今天的《钱氏家训》。不得不承认,就是因为这流传下来的家规,让钱氏人才辈出,例如钱学森、钱钟书等人。
北宋建立之初,吴越国觉得硬打没有意义,于是就直接投降了北宋。在投降后,赵匡胤念钱家功德,给予了相当高的地位,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钱氏在当地已经是枝繁叶茂。写百家姓的就是杭州人,将“钱”列为“赵”之后的第一大姓也很正常。搞不好就是钱家人写的。
——排在第三位的孙姓
为什么说百家姓有可能在赵匡胤称帝之前就出现?最大的依据就是排在第三位的“孙”姓。当时吴越国末代君王钱俶的妻子就是孙氏,若“钱”姓为第一,那在排姓的时候将“孙”姓排在“钱”姓后面合情合理。
另外,孙姓在当时的吴越也是一个大姓,从东汉末年开始,孙氏一族就在江南扎下了根,而后逐渐发展至今。
——排在第四位的李姓
李姓排在第四位的原因就是因为李唐皇室。宋朝算是继承了唐朝的天下,赵匡胤登基的时候李姓皇室的影响力还在,所以合情合理都应该照顾一下前朝皇室的感情。更何况两方之间本也没有什么仇,三恪之礼还是要重视一下的。
同时吴越国的邻国就是南唐,南唐自然是李姓,离得那么近,相互之间的影响是肯定有的。所以在编写百家姓的时候,作者自然就将邻国的皇姓算在了前列。
——结语
以上就是百家姓中前四位的由来,如果要按照人口数量来排的话,那前四位则是“李王张刘”。不过经过一千多年流传,赵钱孙李早就被人们叫习惯了,想改也改不了,而且也没必要改。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绵延不断的演变过程,到了宋朝,已经有几百个姓氏。为何《百家姓》会以“赵”开头呢?一、百家姓的由来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赵造父,周穆王的驭手。 赵姓有多个来源,主要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伯益是远古时一个著名的部落首领,他的后裔季胜的曾孙造父曾经获得八匹骏马,并将其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马驾的车子来到昆仑山,遇西王母,饮酒唱和。这时江淮一带的徐偃王造反,
赵,读作zhào,形声字,最早见于春秋金文 。本义是快步走。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源流: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
前言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有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诗中提到的村书,陆游解释道: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可知,南宋时《百家姓》已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姓氏文化可以说是证明着中国人家族历史传承的活化石,遇到相同姓氏的陌生人,说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大家心里也都如同亲人一般暖洋洋。图注:百家姓中国古代的幼儿在启蒙识字时,首选得“三(三字经)百(百家姓)
朱姓其实是由邾邾简化来的,朱姓出自曹姓。朱姓的先祖是曹挟,曹挟的先祖是颛顼帝的后人,在周武王时期,他被封于邾地,并在邾地建立了邾国(现在的山东省邹城市)。邾国由于面积比较小人口数量又比较少,实力弱小便依附于当时强大的鲁国来寻求保护。在春秋战
梁 读音 liánɡ部首 木 笔画数 11 五笔 IVWS参考:樑 粱梁(樑-liáng-名词)(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⑴ 同本义 [bridge]梁,水桥也。——《说文
天道酬勤--杨氏专用天道酬勤--黄氏专用天道酬勤--李姓专属天道酬勤--生字专属天道酬勤--郭姓专属天道酬勤--于姓专属天道酬勤--杜姓专属天道酬勤--叶氏专用天道酬勤--程姓专属天道酬勤--魏姓专属天道酬勤--苏姓专属天道酬勤--吕姓专属
先说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吹箫引凤》。相传有一天夜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的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弄玉因此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和声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天天在凤楼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源于母系社会,比如上古八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亦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先秦时期《世本》,记载了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数十个姓氏;北宋时期《百家姓》,收集了411个姓氏,后增补到504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