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39:13 | 浏览:805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姓氏文化可以说是证明着中国人家族历史传承的活化石,遇到相同姓氏的陌生人,说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大家心里也都如同亲人一般暖洋洋。
图注:百家姓
中国古代的幼儿在启蒙识字时,首选得“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启蒙教材中,《百家姓》就位列其中。
根据考证,《百家姓》成书于宋代,当时收集了全国各地有资料可以考证的姓氏411个,后来各个朝代又陆续增补到504个。前面几个大家很熟悉,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大家都是朗朗上口,但是再往下背诵,估计现在没几个人能背得出来。
众所周知,《百家姓》之所以把赵钱孙李四姓排在最前面,并不是这四姓人数多,而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
图注:百家姓名列第一的赵姓
宋代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姓赵,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赵姓当仁不让自然名列第一。
而钱姓则是钱塘大族,更是割据一方的吴越国的国姓;
孙姓据说是吴越王的贵妃孙氏深得民心,故列在第三;
而李姓则是唐朝皇家姓氏,后来南唐国姓,就排在第四;
百家姓前四位大家都很熟悉,那么百家姓最后一个姓氏是什么呢?
图注:百家姓
《百家姓》采用了四言体例,对不同的姓氏进行了排列组合,达到了句句押韵,朗朗上口的效果,特别容易让孩童记忆。在经过一百多句描述后,《百家姓》最终的两句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有人看到这里,直接说:“好的,我知道了,百家姓最后一个姓是福姓,福姓之后百家姓就正式宣告结束了,而且姓“福”结尾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寓意。”
但是福姓虽然罕见,而且寓意很好,但他并不是《百家姓》的最后一个姓。《百家姓》的最后一个姓落在了“终”姓上。
图注:头条百科上的终姓解释
其实《百家姓》的最后一句中包含了七个姓氏,分别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第五这个姓氏来自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王室田姓,秦始皇死后,田氏打着齐国的旗号起兵反秦,但是等到刘邦统一天下后,认为田氏在齐国深耕多年,不容易管理,直接将田氏分为八支,迁移至陕西关中统一管理,这八支田氏分别改姓为“第一”、“第二”……“第八”,第五就是其中一支。
图注:孔门弟子
言姓出自春秋时孔门七十二贤人中的唯一一个南方人言偃之后,言偃因为在南方广泛传播儒家学问而被誉为“南方夫子”,言偃后人就以祖为姓。
福姓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齐国的大夫福子丹之后,后来元朝、清朝时期也有不少少数民族改姓为福。
百也是一种姓,“百”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的一位远古帝王栢皇氏,其后人以祖为姓;其二,由百里氏的后人省略了姓氏中的“里”而来。秦代著名的贤臣百里奚就是复姓百里的名人。
图注:西周姬姓也是很多姓氏的最初来源
家姓,家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周孝王之子姬家父,姬家父的后人们改姬姓为家姓;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名驹,字子家,其子孙后来也以家为姓,不过鲁国也是姬姓,上述两种家姓勉强可以算一种来源。
家姓还有一种来源是春秋时期晋国官员家仆徒,复姓“家仆”,后来他的后人图方便也是化繁为简,省略了后面的仆字,直接姓家了。
最后我们来聊聊“终”姓。
终姓虽然罕见,但是他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根据记载,终姓可以上溯至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姬姓,高阳氏。颛顼生了儿子老童,老童生子吴回,吴回生子陆终,陆终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为终姓。
另外一个说法是终姓来源于夏桀时期的太史官终古。传说夏桀无道,发动百姓造了一个大湖,在湖边建了一个夜宫。在夜宫里安排了很多男男女女在里面厮混,一个月都不上朝。
太史终古认为这样不是办法,就哭着劝谏夏桀不要这样搞,这样会亡国的,但是夏桀不听。终古一看不是办法,就带着夏朝历代记载的史册弃夏奔商了。
而太史终古的后代都以祖先为姓,堂号称为“奔商堂”就是纪念祖先终古。
图注:终军像
在历史上终姓名人还是不少的,《滕王阁序》中就写到“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这里的“请缨”和“终军”都是讲了一个终姓名人终军的故事。
终军是一个著名的天才少年,在他18岁的时候就给汉武帝上书评论国事,深得汉武帝喜爱,年纪轻轻就直接担任西汉的谏议大夫。当时南越王不服中央调遣,终军主动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这就是“主动请缨”的来历,只可惜终军远赴南越,说动了南越王投降,却没有考虑到南越王的臣子。南越王的国相吕嘉不愿投降,直接造反杀死了投降的南越王和终军等汉朝使节,终军年仅20余岁。
所以说,百家姓的最后一个姓是“终”姓!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一:有人说出自嬴姓汉族赵姓出自嬴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绵延不断的演变过程,到了宋朝,已经有几百个姓氏。为何《百家姓》会以“赵”开头呢?一、百家姓的由来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赵造父,周穆王的驭手。 赵姓有多个来源,主要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伯益是远古时一个著名的部落首领,他的后裔季胜的曾孙造父曾经获得八匹骏马,并将其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马驾的车子来到昆仑山,遇西王母,饮酒唱和。这时江淮一带的徐偃王造反,
赵,读作zhào,形声字,最早见于春秋金文 。本义是快步走。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源流: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
前言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有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诗中提到的村书,陆游解释道: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可知,南宋时《百家姓》已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
朱姓其实是由邾邾简化来的,朱姓出自曹姓。朱姓的先祖是曹挟,曹挟的先祖是颛顼帝的后人,在周武王时期,他被封于邾地,并在邾地建立了邾国(现在的山东省邹城市)。邾国由于面积比较小人口数量又比较少,实力弱小便依附于当时强大的鲁国来寻求保护。在春秋战
今天我们说一下《百家姓》“郑”,因为这个姓是我的母姓所以对它有很深的感情。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得姓始祖郑桓公,郡 望
韩姓是汉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5。韩姓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北、辽宁等省,中国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此外在朝鲜半岛也有广泛分布。来源 汉族黄帝传承:韩姓始祖乃黄帝之孙。据《山海经》
梁Liáng:西周时,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立国为君,为梁康伯。后梁国为秦国所灭,其后代便以梁为姓。宋Sòng:出自子姓,起源于战国时期。宋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郑谢Xiè:用地名做姓。谢韩Hán: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源于母系社会,比如上古八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亦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先秦时期《世本》,记载了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数十个姓氏;北宋时期《百家姓》,收集了411个姓氏,后增补到504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