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22:34:27 | 浏览:1435
苍南吴氏
吴姓始祖——泰 伯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和《苍南吴氏通志》记载,泰伯(太伯)、仲雍、季历兄弟三人,都是姬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因太伯、仲雍遵从父王意愿,让位于三弟季历,便一同到“荆蛮”(古代对离开京城偏远的南方地区之统称)开垦,文身断发,化服蛮夷,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建立了吴国(今江苏无锡市梅村)。
太伯生于商武丁四十年(前1285),卒于商武乙四年(前1195),享寿91岁,无子,仲雍继之为国君。尔后,裔孙以国为姓,即吴姓,尊太伯为始祖,仲雍为传代始祖。
苍南吴姓迁徙
苍南吴姓,系历史悠久的望族。据史志资料与《苍南吴氏通志》记载,入迁苍南的吴姓,大致为渤海、延陵两个郡望,基本上于唐末(含五代)、宋、明、清时期入迁定居,遍布全县36个乡镇。今将部分迁徙概况分述于下。
渤海郡吴姓始祖吴泰伯、吴仲雍兄弟开创的吴国是在荆蛮(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太湖岸畔东海之滨),其国濒海,故统称渤海郡。
灵溪宕顶吴姓,系入苍定居的渤海郡吴姓声望最高的一支。历430多年,支蕃派行,后裔分居本县范围的:中宕、五岱思居垟、观美枫树门、华阳窑碗美、仙居河南堡胡家店、金乡湖里、华阳蕉坑隔、石牛、瓠鞋窑、矾山古路下企旗岗、南宋芭蕉坑、矾山岚下、宜山前垟底、昌禅陈家擂、挺南万里后、石砰外湖、南坪流枫子、盛陶小岭脚、挺南小岭狗温困、城门大岗、桥墩、凤池水月、昌禅大埕、后坑、藻溪、龙沙下大山、坑内、马蹄垟、矾山南垟、南坪柳垅等地及省内外与国外。
渤海郡吴姓入苍定居的还有:桥墩松山、钱库三石桥、浦亭大亭、岭脚、岭前、观美茂竹、浦亭河头、蒲门蒋家垟、澄海埕溪、外垟、南坪长沙、南堡中村、对务灵峰、云岩金家垟、绣营、观美沟口、西山、南宋大埔山、观美河口、关帝庙鲤鱼山、灵溪大门、赤溪街、信智五亩、观美下街、凤江江宅、观美岭脚等地。
延陵郡吴泰伯19世孙吴季札,为让与兄,弃家避耕于延陵(今江苏武进县),后被封为延陵季子,其子孙后代即称延陵郡。
钱库夏口吴姓,系入苍定居的延陵郡吴姓历史最久、声望最高的一支,已历1120多年,支蕃派衍,后裔分居本县范围的有:前吴、彭家礁、金乡吴家堡、浦头汇、北大垟、汤监垟、石砰海湾、中墩杨府宫、云岩鲸头、石砰牛栏头、仙坭船、倪家堡、石头岙、金乡南门、舥艚、河尾垟、石砰外岙、内岙、小渔、海口、大渔、炎亭、北大垟、章均垟、双排案卓山,以及省内外等地。
延陵郡吴姓入苍定居的还有:湖前吴宅、水深垟、方家河、芦浦、吴家库、象岗、东堡垟、吴家弄、缪家桥、吴兰楼、对务上江、平等吴桥头、五凤凰村、渡龙西程、江湾、对务半垟、浦亭泽渎、云岩对口、灵江横河、都口将军垟、马渡、浦亭东山、沿浦、澄海埕溪、马站、南堡圆盘、汤家岭、矾山、南坪流枫子、南坪小、柿梧脚、梧桐湾、斗门头半山、南坪长沙、南坪柳垅、南坪岙等地以及省内外与国外。
苍南吴姓人口
苍南吴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平阳县吴姓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吴姓约1620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吴姓约3240人。元至元年间(1264—1294)统计,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没有统计人口)。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统计,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吴姓约7500人;景泰三年(1452)设置泰顺县,从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都、39都和40都,划入泰顺县,是年统计,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吴姓约3780人;嘉靖年间(1522—1566)统计,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吴姓约3820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统计,因平阳县沿海迁界,逃亡人数约43200人,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吴姓约1920人;宣统三年(191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469760人,吴姓约20600人。民国9年(192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吴姓约29700人。
苍南1990年吴姓人口: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全县吴姓在籍血缘人口为46496人,占全县总人口4.4%,名列全县第5位。
苍南2004年吴姓人口:2004年7月1日,根据苍南县公安户口统计资料,全县在籍血缘人口为53731人,占全县总人口4.25%,分布全县36个乡镇。
苍南吴姓人物
▼▼▼▼▼▼
据明万历《温州府志》、明隆庆《平阳县志》、清乾隆《平阳县志》、民国《平阳县志》、《苍南县志》等史志记载,苍南境内自宋、明、清三朝,吴姓人物共有32人。其中,进士10人、举人9人、地方官3人、贡生9人、其他1人。
吴处仁,字守身,钱库夏口人。北宋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进士,官松溪县令、濠州倅。
吴俊彦,字时献,钱库夏口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进士,官梅州司理。
吴通,字远贤,吴宝秀远祖,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戊戌科进士,官德安县令。
吴囦,字彦章,钱库夏口人。南宋淳祐七年(1247)丁未科进士,官赣州教授。
吴琪,字贡清,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南宋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进士。
吴起,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明洪武元年(1368)戊申科举人,官孝廉授山阳知县,升任润州太守。(注:明时无润州恐误)。
吴祺,字以诚,钱库夏口人。明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举人,官由秀才授顺天府判、建州同知。
吴俊臣,钱库夏口人。南宋官承信郎。
吴叔诠,钱库夏口人。明洪十五年(1382)壬戌科举人,官由儒士授淳安教授。
吴田,平阳(今苍南)县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庚午科举人。
吴子宏,钱库夏口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庚午科举人,官县丞。
吴安,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举人,官峨嵋知县、迁安府尹。
吴谦,字叔让,钱库夏口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癸酉科进士,官汀州教授。
吴万里,字伯仁,江南吴库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举人,官兵科给事中、蓟州判官。
吴迎,字叔雅,钱库夏口人。明永乐三年(1405)乙酉科进士,官平阴训导。
吴磋,字惟新,钱库夏口人。明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进士,官石城教瑜、赣州教授。
吴博,河前(今龙港湖前)人。以子宝秀封大理寺评事。
吴宝秀,字汝珍,号惺台,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明万历十年(1582)己丑科举人,十七年(1589)己丑科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南康知府。
吴元震,吴宝秀孙,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壬午贡生。
等等。。。。。。
苍南吴氏吴姓始祖——泰 伯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和《苍南吴氏通志》记载,泰伯(太伯)、仲雍、季历兄弟三人,都是姬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因太伯、仲雍遵从父王意愿,让位于三弟季历,便一同到“荆蛮”(古代对离开京城偏远的南方地区之统称)开垦,文身断
姓吴人必看(投石问路,欢迎批评指正)吴氏及雷州吴氏来源,与你探讨作者:吴泽明吴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中国姓氏通史·吴姓》、《中国吴氏通书》等书记载:吴氏出自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吴氏及雷州吴氏节点人物是:古公亶父(自黄帝25世)→太
远口吴氏家谱研究之凯里吴氏源流与远口吴氏姓氏是一个人、家庭及其家族的符号。在漫长的历史演绎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和地名学等诸多方面。
[宕顶吴氏宗祠]座落在苍南县灵溪镇宕顶村,已有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始建以来择址均在有着“神龟瑞兆”之说的古中宕地方,坐东面西,即坐卯向酉兼甲庚分金。前对虎踞(浦头山),龙蟠(渡龙山)之峰,后枕雄狮(屿峰山)横立之岗,南有鹤峰衬托,北有横阳支
秦汉以前的迁徙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
吴姓的发展过程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曾存在着这样延续数百年的文化大家族,如安徽至德周馥周氏家族、江西义宁陈寅恪陈氏家族、广东新会梁启超梁氏家族、浙江山阴俞大维俞氏家族以及曾国藩家族、钱钟书家族等等,这些家族的血脉相连、世代传承、延续数代,其背后可能的
中华文化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国有48处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其中47处的自然特色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现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特色第二大国。这些由祖辈们用血汗与智慧创造出的文化奇迹,不断地让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姓氏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来标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
中国姓氏日语读法(常见姓氏100+非常见姓氏82+复姓7)注:1李 り ri“1”为编号;“李”为中国汉字;“り”为日语假名;“ri”为日语的罗马输入。 【最常见中国百家姓】1李 り ri2王 おう ou3张 ちょう chou4刘 りゅう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茶,茗也,堪称“国饮”。中国人自古以来种茶、炒茶、贩茶、饮茶,茶是有生命力的,长久以来,更形成了茶文化,要说我国哪里的茶最好?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一般来说,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山区,尤其是浙江
浙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一份诚意满满的伴手礼既表达了地域特有的文化印记又承载着对四方宾朋的热情近日,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发布了2021浙江特色伴手礼评测结果,60项产品入选。一起看看,和2020年首届浙江特色伴手礼产品相比较
2018-08-27 05:5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朱婧 摄影 阮西内古典园林历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浙江省海盐县,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00年前的晋代,历经历朝历代,绵延不绝。自晋至清,海盐县有史可考的园林共33座,如晋
今朝继续聊如东百家姓,前头我俫讲过了王、李、张、徐、刘等如东姓氏,今朝啦讲讲我俫如东的吴姓。如东排名前十位姓氏,分别为陈、张、徐、王、吴、缪、周、顾、朱、李。吴姓在如东也是大姓之一,排名第五位,而且也是人才辈出。如东各区姓氏排名根据《吴氏宗
第二世 季简仲雍长子也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继位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卒葬江苏常熟妣:高辛氏生子:叔达、叔夏【资料】季简,姬姓,名简,周太王之孙,仲雍之子,周文王姬昌的堂兄弟,承袭父亲仲雍担任周代吴国的第三任君主 ,季简死后儿子叔达继位。第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