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19:11:42 | 浏览:614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
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
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
(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
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
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姓氏源流]
源于姬姓
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
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
远祖为郑桓公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郑国灭亡后
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
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等地
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
自此,郑姓诞生
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
子奠也称奠侯
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
为商朝一方国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
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
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
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源自姜姓
出自姜太公之后
周灭商后
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
以统治子姓郑人
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
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
姜姓郑国灭亡
国人姓奠井氏
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源于地名
以居邑名称为氏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
韩哀侯灭了郑国后
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
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
史称南郑
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源于改姓而来
1 朝鲜族改郑姓
2 蒙古族改郑姓
3 裕固族改姓郑姓
4 哈尼族改姓郑姓
5 满族改姓郑姓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
约占中国人口的0.97%
排在第二十位
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
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
福建、河南、浙江三省
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
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
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
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
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
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人以上
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
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
长沙东乡郑氏 始祖善果公,为江州刺史,世居江西。始迁祖寿山公,明嘉靖时宦湘,解绶留平江九眼桥,旋徙乌泥乡。再传至楚泽公,隆庆6年(1572)因避流寇之乱徙长沙东乡。族人分布于石门、沙田、白石、承祖等乡。宗祠在沙田乡第三保脱甲桥西岸,支祠在
中华姓氏丨陈姓 原创: 圣轩文创 C百家姓姓氏概况陈姓人口遍布世界,在东南亚诸国尤为不少。但究竟分布如何,至今尚无数据可查。国内多次统计,陈姓人口有七千多万,百家姓中排第五。姓氏起源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
吴姓的发展过程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
郭姓的发展过程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
郭姓的发展过程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
宋姓的发展过程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当代,宋姓总人口约112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为第22位大姓。宋姓祖先
马姓的姓氏名望《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马姓历代名人371名,占总名人数的0.8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九位;马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6%,排在第三十七位;马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75%,排在第二十五位;
马姓的发展过程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
马姓的发展过程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
于姓的发展过程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出自炎帝、黄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黄河流域播迁全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 获封于邘国(河南),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
中华文化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国有48处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其中47处的自然特色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现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特色第二大国。这些由祖辈们用血汗与智慧创造出的文化奇迹,不断地让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姓氏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来标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
中国姓氏日语读法(常见姓氏100+非常见姓氏82+复姓7)注:1李 り ri“1”为编号;“李”为中国汉字;“り”为日语假名;“ri”为日语的罗马输入。 【最常见中国百家姓】1李 り ri2王 おう ou3张 ちょう chou4刘 りゅう
郑 zhèng据《唐书》所记,周宣王(前827—前782)封母弟王子友为郑桓公(今陕西华县一带)。后来,郑建立了郑国(前806-前771),其后代为郑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周厉王子友封郑,后灭于韩,子孙播迁陈、宋间,以国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