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19:33:53 | 浏览:668
姓氏起源
郑姓最早出自商王武丁。商王武丁有个庶子名叫子奠,曾在朝主持祭奠用酒,被封于奠国,所以又称奠侯,为商朝重要方国。古代奠、郑为一字,所以奠国又称郑国,子奠又称王子郑。此郑国都城最初在商都附近,史称北郑,地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的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备周族和羌族侵犯,护卫商都,郑国西迁到今陕西华县东。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一起被灭掉,周武王把子姓郑国之族迁于渭水上游,即今陕西宝鸡附近,又把姜子牙的小儿子井叔封于郑,以管理子姓郑族,成为姜姓郑国,史称西郑,都城在今陕西凤阳。周穆王时把西郑改成了下都,姜姓郑国就此灭亡,其族人或称奠井氏,或称郑井氏,也就是郑氏。
首届中国姓氏艺术设计大赛活动倒计时22天
2017年11月2日,由北京麦朵尔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和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艺解百家姓——首届中国姓氏艺术设计大赛”离活动结束还差22天。此次大赛得到了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和铜道艺术馆的特别支持,意在以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姓氏文化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的姓氏文化传播出去。
作品征集
所有参赛者需使用中国的百家姓氏(例如李、王、张、刘等但不仅限于汉姓)及使用百家姓的各种不同字体(像甲骨文、篆书等)相关素材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也可以使用与姓氏相关的生肖、五行、图腾、族徽、族训、族谱,以及家族和历史故事等相关素材。如果是纪念章浮雕设计,则需要提供设计的两面照片。所有报名参赛者均需提供设计稿的电子版。
柳州地名系列故事地名作为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和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具有指代性、公用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及文化性等特性,已被联合国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柳州是一座有着2130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这座城市共
提起现代战争中什么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小伙伴们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资深军迷们甚至可以罗列出大批的精准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说起现代战场上什么是最热门最常见也是最可靠的武器,那就不得不提起机枪。不论战争的规模大小,不论作战双方军力如何,不论参
翠屏区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是1997年1月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的县级区,是宜宾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翠屏区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之誉。辖区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翠屏区
@秦楚刊号郧阳区隶属于十堰市,为县级城区,在城区的西部与北部。北与同市的郧西县、陕西商洛市的商南县、河南南阳市的渐川县相连,东和同市的丹江口市接壤,南跟同市的张湾区、茅箭区、房县交界,西及同市的竹山县、陕西白河县毗邻。郧阳区地表外形西高东低
听地名故事,看发展变化。在咱们十堰,说起“郧阳”这两个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我们有郧阳区,此前还有郧县,再往前有郧阳地区,追寻到明清时期还有郧阳府。那么,我们生活的这片区域与郧阳二字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郧阳这一地名又是从何而来呢?今天我们
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独居一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会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汉阳以都市工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汉阳区土
@秦楚刊号“十堰”的传说,史书和口传众多,不过关于十堰名称的来历,民间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是正能量——传说在古代,郧县南乡张家庄(大致就是今天的十堰市老街)东面,住着一个叫熊阁老的人。他在朝廷做官卸任后,退居故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指山
当阳,宜昌市下辖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西临三峡宜昌,东连荆州古城,北通襄阳隆中。当阳古为权国。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距今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号称“天下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中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关陵庙,有闻
河溶,因二河相溶而得名,自古因其繁盛闪耀荆楚,河韵楚王志,溶耀小汉口。河溶镇初名溶市、合溶,后改称河溶,据《中国古今大辞典》记载:“沮漳二水至此合流,故名”。1927,河溶镇年置联保处,属当阳第三区署;1945年,改置河溶镇公所;194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老百姓的市场经济意识逐步加强,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城镇下放人员和知青回城,就业成为一个大问题,这些人为了谋生开始尝试着摆摊卖东西,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政策逐渐开放,为老百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在鄂城,建设街(旧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