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23:27:38 | 浏览:14
《百家姓》是中国一本特殊的关于中文姓氏的书,形成于宋朝时候的吴越地区。而它作为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里面自然记载了许多人数众多,影响广大的姓。那么,是不是人越多的姓影响力就越大,人少的姓影响力较差呢?可事实并非如此。
在中国将近14亿的庞大人口中,有这么一个姓,人数大概仅有54万人,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二左右,可这个姓却被认为是"万姓之祖"。因为这个姓上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历史,见证了中国民族的历史演变。这个姓就是"姬"姓。
我们先从它的起源说起吧。姬姓,它被认为是中华上古的八大姓之一,得姓于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根据《说文》中的记载,黄帝出生于姬水,因此就以"姬"为姓。其实现在我们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个人的真实存在,但黄帝这个人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依旧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中,将中华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身为皇帝子孙的姬姓族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在创造文明的事业上有着卓著的贡献。就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与周公姬旦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周朝推翻了商朝的暴政,而周朝的王族就是姬姓。周文王姬昌,在他在位的50年间励精图治,为周灭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周武王姬发,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灭商建周,并且改"帝"为"王",有着中国历史上"千古第一王"的美誉。如果说,上述两位实在政治层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周公姬旦,则算得上是中国精神文化的建构者了。夏曾佑曾经如此评价周公:"孔子之前,皇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姬旦制定了《周礼》,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以人法天的理想国为纲领,成为了历代政治家取法的楷模。
而姬姓的影响力,也在周公的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分封制的出现,使得姬姓子弟被分配到了各个地区,周的文化姓氏也因此逐步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效加强周王室管辖的同时也扩大了姬姓的影响力。就比如像曹国、晋国、卫国等由姬姓的同姓宗族分封下去的封国,在周代前期势力都是比较强大的。但所谓"盛极必衰",虽然姬姓的分封国曾盛极一时,然而它们也都慢慢衰亡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亡于戎人,晋国更为凄惨,被三个外姓的大夫把国家给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最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霸主如楚国,秦国等,都已不是由姬姓的后代来担任国君了。
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绝大部分的思想模式都离不开儒学的思想内核,但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他的很多思想都深受周公的影响,他所倡导追求的也是周公的礼乐之治。而孔子的故乡鲁国,则是周公的分封国,虽然最终为楚国所灭,但却是当时周礼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地区,这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孔子尊崇礼法的观念,进而影响了中国千年时光。
那么,既然姬姓的影响力这么大,为什么现如今它的人口却如此稀少呢?事实上,姬姓的人口并不是少,而是大部人都改掉了。春秋战国之时,很多姬姓的分封国的王室都选择将国名改为自己的姓。就比如"郑"这一个姓,原本的郑国就是一个姬姓的分封国,但它被灭亡后,很多郑国的遗民们就将自己的姓改做了"郑"。与之相同的还有"周姓""魏姓""鲁姓"等。《左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至于到了唐朝的开元年间,又因为"姬"姓于李隆基的"基"字同音,出于避讳的需要,很多姬姓又改为周姓,这样一来,姬姓家族的力量与人口又被大大分散了。
总的说来,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周公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姬姓中衍生出的姓就达411种,而人口排名前四百位的姓中,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源于姬姓,即使是现在人口最多的王、李、张等姓氏,也可以说它们与姬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称姬姓为"万姓之祖",实乃实至名归,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也不应被遗忘。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